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跟当地经济互动地方大学发展之道

发布时间:2013-8-19 10:2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赵杰 田大庆 刘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剧,高校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在自己所在的区域突围,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道?已经成为教育界必须解决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8月8日,地方性本科院校校长论坛在内蒙古人口最多的盟市赤峰市开坛,来自4省区的10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校长们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之道”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
  界定
  参会的这些院校,究竟属于哪个类别,至今在教育界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赤峰学院院长李春林最初将这类院校定义为“地方大学”,后来又改称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怎么界定?第一,建在地市一级。第二,实行省地共建共管,以地方为主。
  合肥学院院长蔡敬民把参会的这类院校归类到 “新建本科院校”。他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界定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它们培养和满足业界和劳动力市场阶段性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的主力军,是未来本科教育的发展主体。
  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建启觉得,用“新建”来定义体现了时间上的界定,但没有体现出办学特质,于是将其称之为“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李建启说,1980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汕头大学,拉开地市级政府办学的序幕,到1999年,高校扩招,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如雨后春笋,快速涌现。 1999年批了10所,2000年批了41所,到2012年底累计达到317所。
  定位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侯元说,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它的生存、发展,有它的必要性。原因何在?聚焦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升城市品味,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决策咨询保障。所以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某种程度上讲,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办学理念更接地气,从学科专业设置,到队伍存量里面的结构调整,以及对未来师资队伍的规划,针对性更强,有的放矢。
  蔡敬民说,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是:服务方面,突出地方性、区域性、行业性;人才培养定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双师型”(双能型)队伍建设;培养模式上,突出强调合作教育模式;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制度更加突出体现服务性;教学管理队伍还需加强,甚至比教师队伍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思路
  李建启说,目前,高等教育发生了四大变化: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更加注重特色发展,更加注重开放合作,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从2011年到2020年,是中国高等学校调整洗牌期。在这期间,生源数量将持续下降,直到2018年;高校数量继续增加,去年又新增了13所本科;国外高校争夺中国生源力度成几何基数的增长。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及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增强。忧患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决定着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蔡敬民说,合肥学院1986年就确定了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所示范校。德国经验要本土化,要把借鉴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德国大学的分类很清楚,分为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强调的是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外,实践能力很强,要求具备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大学,大学的治学思想是“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思想,主要任务是培养科研的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出路
  李春林说,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发展,一个看就业率,一个看贡献率。就业率由老百姓来打分,政府则看贡献率,越是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越是能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生存和发展问题也就解决了。此外,三个“疏离”不解决,中国大学没前途!即大学和社会疏离、老师和学生疏离、科研和教学疏离;三个“缺失”不解决,中国教育没前途!即缺德育(只教书,不育人)、缺能力(只教知识,缺乏能力培养)、缺个性(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因此,必须全面改革,转型发展,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第二,由封闭办学向开门开放办学转变;第三,推动以学校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329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