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携号转网已经错过最佳推进时机

发布时间:2013-8-7 15:31:00 来源:国际财经时报 【字体:
  工信部近日批准湖北、江西、云南三地在今年启动携号转网工作,此举是政府尝试去推动三大电信运营商进行深度竞争的又一次努力。然而随着电信运营商的拖沓,携号转网所能带来的现实意义正被削弱,而该项目的成功率也急剧降低。
  

携号转网已经错过最佳推进时机携号转网

    (图片来源: 资料图)随着电信运营商的拖沓,携号转网所能带来的现实意义正被削弱,而该项目的成功率也急剧降低。
  “随着移动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双号'人群不断增多,如果我们还按照这个节奏来推进携号转网,我认为意义已经不大。”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IBTimes研究员。
  号码转移容易 业务转移难
  在移动用户对中国电信运营商的责难、抱怨中,“携号转网”一直是一个“热词”。该项业务如果推行成功,用户将可以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服务。
  在2010年11月,工信部启动了天津、海南本地网面向移动用户的号码携带试验,但两年多以来试点收效甚微,甚至还有用户为携号转网一事辗转三个月而最终宣告失败的案例。
  电信专家、互动媒体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杨崑告诉IBTimes研究员,总体上看,三大电信运营商中,用户相对较少的电信、联通对携号转网较为积极,而中国移动由于聚集了大量的用户,本身处于强势地位,因此相对消极。杨崑表示,“携号转网将会促进通信业深度竞争,而这正是工信部愿意看到的。”
  据了解,电信运营商并未主动对携号转网设置障碍,但由于中国电信业纠结的历史原因,该项目带来额外的资金、人力成本较高,极大的压制了运营商推进的主动性。
  “携号转网在技术上几乎没有问题,基本就是数据库的对接和更换,而真正麻烦是在于商务领域。套餐的更换,业务的转移、对接......这些手续对运营商来说都是麻烦事。”杨崑告诉IBTimes研究员。
  付亮告诉研究员,携号转网的难点在于运营商确认号码归属需要额外的资金建设投入,不但如此,由于长期以来各家手机号码绑定的互联网业务以及银行业务较多,软件以及架构体系原本就乱,如今更加为难。付亮告诉研究员,“单是运营商和电信增值业务公司的对接这一项障碍就让携号转网难以开展。”
  如此一来,携号转网对运营商来说,就好像强行让几家农户把水田连成一片,农户要扒开田埂将水引到一起,不但耗时耗力,最终可能还会导致“肥水流到外人田”,吃力不讨好。运营商当然会缺乏动力。
  手机号码价值骤降 携号转网价值降低
  付亮告诉研究员,对携号转网有要求的人群中,一般是以有“强社交属性”的商务白领人士为主,还有一部分为拥有“靓号”的用户,这两类人群比较需求携号转网服务。
  根据工信部今年6月的数据: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46亿户,普及率提升到了84.9%。这意味着每100人中有约84部手机终端。运营商号段长期“割裂”之下,选择保有第二个手机号码的人群急剧增多。付亮告诉IBTimes研究员,在如此高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下,存在着大量的“一人双号”甚至“一人多号”的情况,“这都是被运营商不能携号转网逼出来的。”
  不但如此,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流行,手机QQ以及微信开始加速普及,互联网业务ID号码也开始流行,而这对手机号码的价值带来了冲击。人们得以通过这些互联网ID保留社交关系,手机号码的价值自然受到冲击。付亮表示,这些互联网业务的ID帮助用户保留了稳定的社交关系网,对手机号达到了一定的替代作用。
  付亮告诉研究员,“10年前,大家互相认识时总是交换手机号;而5年前大家更愿意交换QQ号;现而今很多人开始使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这就能从侧面说明一定的问题。”
  但杨崑也强调,手机号码的价值或许会受到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但互联网号码永远没法完全替代电信号码。杨崑告诉研究员,“美国的携号转网开放程度比较高,包括座机、手机以及VoIP(网络电话)的号码都已经绑定到个人。虽然美国互联网业务VoIP使用量越来越大,也对传统电话造成了冲击,但是互联网业务的不稳定性和安全性一直是硬伤,这让互联网业务仍难以承担国家通讯的责任。”
  这意味着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下,电信号码以及携号转网的商用价值或许会受到减损,但从国家角度出发,电信号码将永远不会被淘汰。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111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