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光伏战“后传”许谁一个未来?
中国及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杭国良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7月27日,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就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在“自愿原则”基础上达成了价格承诺协议。在此前欧盟展开反倾销调查的135家中国光伏企业中,杭国良代理的光伏企业,正是7家强制应诉企业之一。事情进展已初见端倪,不过,此项协议仍需8月2日在欧盟委员会通过投票表决。“到了这一步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现在就等着欧盟成员国投票之后正式公布协议内容。”2012年10月杭国良接受这家企业的委托,不仅要在17天内敦促与该企业相关的13家公司完成欧盟的市场经济待遇(MET)调查,另外,还要在40天内帮助8家关联公司完成欧盟大问卷。而最终,7家强制应诉企业,没有一家被欧盟认定为遵循市场经济准则。这意味着,用替代国价格计算出来的倾销幅度远远超过47.6%的损害幅度。
自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2012年9月首次向欧盟提起申诉,中欧之间这场至今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涉及约210多亿欧元),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而事实上,“麻烦事”并没结束。
缩水的蛋糕
虽然中国与欧盟官方尚未公布价格承诺协议的具体内容,但据公开报道称,有93家企业与欧盟委员会达成协议,承诺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价格不低于0.56欧元/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超过7GW(700万千瓦)。超过上述配额或低于承诺价格的部分,仍将被征收47.6%的反倾销税率,这项协议的有效期到2015年底。
根据协议内容,0.56欧元/瓦的底价是依据上一季度彭博社提供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平均价格确定的。而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这一季度出口价格与上一季度彭博提供的出口平均价格变动超过5%,那么,承诺价格就会被相应调整。同时,如果出口量与前一年度消费量相差10%,那么对配额也要进行调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负责人介绍,绝大多数企业对这项协议较为满意。
而来自企业的声音也并不一致。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中欧此次就光伏双反达成协议,“定价定量”对其公司来说并非好事。在达成此次协议之前,该公司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总量100万千瓦。而现在,700万千瓦的出口限额要由90多家出口企业分,出口量大幅下降是显而易见的。而英利集团表示,2012年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占到英利产能的62%,今年一季度下降至53%,预计二季度下降到30%至35%,预计全年平均下降到40%。
目前,企业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700万千瓦的配额如何分配。出口总量下降,每家企业都要应对缩减的订单。“现在有两个方案被讨论最多,一个是按照与欧盟打官司的律师诉讼费,谁出的费用多,谁在出口份额中拿大头儿;另外一个根据各家公司出口至欧洲的出货量来分配。最终采取哪种标准来分配还不知道,应该不会单一的采取一个标准。”一位光伏企业高管透露。英利内部人士称,英利去年出货量230万千瓦左右,其中62%出口至欧盟,约为145万千瓦。即便是能够拿到10%的份额,也仅有70万千瓦,不足去年出货量的三分之一。一位光伏企业高管抱怨称,此次谈判“定价定量”等于是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期望的。要是定价不定量,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出口,现在双手被束缚住了,就700万千瓦限额而言,那么多公司,很难做到公平。
0.56欧元是欧盟要求中国企业向当地出口光伏组件的最低价,而目前,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几家大型光伏企业出口至欧洲的此类成本都在0.5欧元以上;另据知情者透露,0.56欧元的价格只是较于可变成本,如果把固定成本考虑进去,出口企业将面临亏损。
除此之外,有一家参与谈判的光伏企业并没有签署“自愿”价格承诺协议,它的顾虑是签署协议后,一旦违反价格承诺,欧盟会单方面取消11.8%的税率,改征47.6%,企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自主权。而不签协议就没有配额,相当于放弃了欧盟市场。
各持一副牌
这次贸易摩擦历时数月,争议双方手中各自握有一副牌。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看来,中国手中的牌,是欧盟市场的三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来自欧盟光伏产业内部。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消费者。如果进口光伏组件的价格提得太高,生产配套产品的欧洲企业也会遭受损失。如果减少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的配额,提高其价格,那么将不得不相应提高欧洲配套产品的价格,这也就降低了欧盟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很多欧洲的光伏企业和中国光伏企业“同坐一条船”。
德国莱法州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公司JUWI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我们反对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惩罚性关税措施,我们相信这一措施在6个月之后会被取消,虽然我们公司对于政府而言是个小公司,但我们已经和相关官员、政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对话,并且联合其他公司提交了请愿书,比如向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提交申请。”该公司在全球多地开展业务,现在50%的收入来自德国境内。如果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欧盟内的业务将会影响很大,“如果关税增加到47.6%,那对太阳能企业来说就不会盈利,大家就不会再制造太阳能产品。”JUWI公司位于德国莱法州,据介绍,如果实行惩罚性关税,那对莱法州的打击将是双倍的。第一,这里有很多太阳能关联企业,如果增加中国企业出口关税,很多当地企业被迫面临倒闭;第二,莱法州是葡萄酒产地并视中国为重要出口市场,如果欧盟与中国在葡萄酒关税上展开博弈,莱法州将不得不应对变局。
第二个矛盾,来自欧盟的各成员国之间。欧盟内部,包括德国在内有18个国家反对对中国就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只有少数国家支持,主要是法国和西班牙。而针对法国和西班牙,中国已经在6月5日提出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为欧盟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国,法国将有3000余家葡萄酒厂商受到波及。据法国《欧洲时报》7月29日报道,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解决方案后,法国对外贸易部长妮科尔·布里克表示,法国政府希望中国停止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第三个矛盾,来自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之间。今年下半年欧盟委员会将进入换届期。根据2003年2月生效的《尼斯条约》,欧盟成员国各派一名委员构成欧盟委员会。此时,欧盟委员会的委员纷纷打出“捍卫欧洲产业”这面旗。另据王义桅介绍,欧债危机爆发后,各成员国的发言权大增,欧盟相对式微。欧盟为了恢复自己在成员国之间的影响力,撇开18个成员国的反对,先行发起为期6个月的临时性反倾销调查。然而,中国和欧盟将在下半年展开多场高层互动,这些战略合作能否顺利开展,无疑将受到此事件的影响,欧盟对此颇有压力。
而短期内,欧洲手上的主牌主要有两张。
第一张是欧盟委员会有权发起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调查。此剑一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真的开征47.6%的关税,用不了半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元气大伤”。
第二张就是中国的地方债务,这是中国目前的软肋之一。如果欧盟征收47.6%的高关税,必然导致大量光伏企业破产,而很多地方政府大量补贴光伏产业,如果企业破产钱收不回来,地方债务就会面临困境。所以,欧盟知道中国一定会让步,只是让多让少的问题。“目前来看,此项协议,对欧盟来说,实现了提高价格、压低份额;而中国也赢得了国内光伏产业调整的时间。”王义桅表示。
变通之路
中国的光伏产业总得找个出路。
中国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短短四年间,中国的光伏产能已经占到世界的80%。自中国大规模生产光伏产品,世界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了四分之三。如今承诺不超过700万千瓦的出口量占到欧洲市场的60%,这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下降,更是在短期之内给中国光伏产业的扩张划上了一个巨大的休止符。中国光伏产品产量的70%出口到欧洲,10%出口到美国,20%在国内消化以及出口到其他市场。当需求最大的欧洲限制了需求空间,中国的光伏企业只能另谋出路。
即便欧洲对中国出口不设限,欧洲本身对光伏的需求也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了。波兰华沙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Gunter Heiduk表示,德国以前是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但使用新能源的成本太高了,并且德国的太阳能资源并不充裕,经常遭遇阴天。“过去两个月都没怎么见到太阳,太阳能在德国前景堪忧。风能可能还好一些,但运输成本也很高,”Gunter说,“目前对德国新能源的期待很高,希望2020年新能源能占德国能源使用的20%以上,但新能源的发展只能慢慢向前推动。”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南欧国家大多身陷债务危机的泥潭,难有心思顾及新能源。西班牙是欧洲光伏发电较多的国家,但面对当前超过26%的失业率,西班牙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持恐怕难以指望。
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10%的美国市场本身能源充足,加上页岩气正在成为其开发重点,其对光伏发电的需求并不旺盛。其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么用不起光伏电能,比如非洲;要么尚无大量需求,比如中东。转变出口市场一时也难以消化掉多少产能,而投资欧洲光伏企业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中国光伏产业过剩产能的最好出路,恐怕只能是自我消化。
这一点中国政府也已经非常明了。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从需求来看,中国也是光伏发电最有潜力的国家。西藏、青海、甘肃、新疆自古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也有许多大容量的光伏电站,但目前光伏发电并没有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除了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企,还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光伏发电量不稳定难以调度,因而难以并网;二来有大规模光伏电站的西部地区用电量并不大,而想要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城市,目前的电网能力尚不足。
好在这一问题正在得到重视。7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称,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意见》还首次明确提及“对光伏电站,由电网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招标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立由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资金的制度。”据悉,明确的光伏电价补贴额度将于8月正式公布。据国家电网的消息,7月17日,江苏分布式光伏电站纳入电网统一管理。7月18日,国家电网开始实施面向高海拔、大容量移动式光伏并网试验检测及分析评价的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对保障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均在努力减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各大公司多将战略重点放在国内。其中,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往下游走,发展大型地面电站。其中,英利制定了“334”战略,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独立式。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为了应对欧盟“双反”,阿特斯正在考虑在海外建厂,并且已经考察了一些地方,将范围圈定在东南亚地区。
自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2012年9月首次向欧盟提起申诉,中欧之间这场至今涉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涉及约210多亿欧元),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而事实上,“麻烦事”并没结束。
缩水的蛋糕
虽然中国与欧盟官方尚未公布价格承诺协议的具体内容,但据公开报道称,有93家企业与欧盟委员会达成协议,承诺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价格不低于0.56欧元/瓦,同时,中国输欧光伏产品每年总量不超过7GW(700万千瓦)。超过上述配额或低于承诺价格的部分,仍将被征收47.6%的反倾销税率,这项协议的有效期到2015年底。
根据协议内容,0.56欧元/瓦的底价是依据上一季度彭博社提供的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平均价格确定的。而价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这一季度出口价格与上一季度彭博提供的出口平均价格变动超过5%,那么,承诺价格就会被相应调整。同时,如果出口量与前一年度消费量相差10%,那么对配额也要进行调整。
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负责人介绍,绝大多数企业对这项协议较为满意。
而来自企业的声音也并不一致。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中欧此次就光伏双反达成协议,“定价定量”对其公司来说并非好事。在达成此次协议之前,该公司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总量100万千瓦。而现在,700万千瓦的出口限额要由90多家出口企业分,出口量大幅下降是显而易见的。而英利集团表示,2012年欧洲市场的出口量占到英利产能的62%,今年一季度下降至53%,预计二季度下降到30%至35%,预计全年平均下降到40%。
目前,企业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700万千瓦的配额如何分配。出口总量下降,每家企业都要应对缩减的订单。“现在有两个方案被讨论最多,一个是按照与欧盟打官司的律师诉讼费,谁出的费用多,谁在出口份额中拿大头儿;另外一个根据各家公司出口至欧洲的出货量来分配。最终采取哪种标准来分配还不知道,应该不会单一的采取一个标准。”一位光伏企业高管透露。英利内部人士称,英利去年出货量230万千瓦左右,其中62%出口至欧盟,约为145万千瓦。即便是能够拿到10%的份额,也仅有70万千瓦,不足去年出货量的三分之一。一位光伏企业高管抱怨称,此次谈判“定价定量”等于是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并不是所期望的。要是定价不定量,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出口,现在双手被束缚住了,就700万千瓦限额而言,那么多公司,很难做到公平。
0.56欧元是欧盟要求中国企业向当地出口光伏组件的最低价,而目前,英利、天合、阿特斯等几家大型光伏企业出口至欧洲的此类成本都在0.5欧元以上;另据知情者透露,0.56欧元的价格只是较于可变成本,如果把固定成本考虑进去,出口企业将面临亏损。
除此之外,有一家参与谈判的光伏企业并没有签署“自愿”价格承诺协议,它的顾虑是签署协议后,一旦违反价格承诺,欧盟会单方面取消11.8%的税率,改征47.6%,企业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自主权。而不签协议就没有配额,相当于放弃了欧盟市场。
各持一副牌
这次贸易摩擦历时数月,争议双方手中各自握有一副牌。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看来,中国手中的牌,是欧盟市场的三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来自欧盟光伏产业内部。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消费者。如果进口光伏组件的价格提得太高,生产配套产品的欧洲企业也会遭受损失。如果减少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的配额,提高其价格,那么将不得不相应提高欧洲配套产品的价格,这也就降低了欧盟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很多欧洲的光伏企业和中国光伏企业“同坐一条船”。
德国莱法州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公司JUWI的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我们反对对中国太阳能企业的惩罚性关税措施,我们相信这一措施在6个月之后会被取消,虽然我们公司对于政府而言是个小公司,但我们已经和相关官员、政府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对话,并且联合其他公司提交了请愿书,比如向德国太阳能经济联合会提交申请。”该公司在全球多地开展业务,现在50%的收入来自德国境内。如果对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对欧盟内的业务将会影响很大,“如果关税增加到47.6%,那对太阳能企业来说就不会盈利,大家就不会再制造太阳能产品。”JUWI公司位于德国莱法州,据介绍,如果实行惩罚性关税,那对莱法州的打击将是双倍的。第一,这里有很多太阳能关联企业,如果增加中国企业出口关税,很多当地企业被迫面临倒闭;第二,莱法州是葡萄酒产地并视中国为重要出口市场,如果欧盟与中国在葡萄酒关税上展开博弈,莱法州将不得不应对变局。
第二个矛盾,来自欧盟的各成员国之间。欧盟内部,包括德国在内有18个国家反对对中国就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只有少数国家支持,主要是法国和西班牙。而针对法国和西班牙,中国已经在6月5日提出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为欧盟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国,法国将有3000余家葡萄酒厂商受到波及。据法国《欧洲时报》7月29日报道,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解决方案后,法国对外贸易部长妮科尔·布里克表示,法国政府希望中国停止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第三个矛盾,来自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之间。今年下半年欧盟委员会将进入换届期。根据2003年2月生效的《尼斯条约》,欧盟成员国各派一名委员构成欧盟委员会。此时,欧盟委员会的委员纷纷打出“捍卫欧洲产业”这面旗。另据王义桅介绍,欧债危机爆发后,各成员国的发言权大增,欧盟相对式微。欧盟为了恢复自己在成员国之间的影响力,撇开18个成员国的反对,先行发起为期6个月的临时性反倾销调查。然而,中国和欧盟将在下半年展开多场高层互动,这些战略合作能否顺利开展,无疑将受到此事件的影响,欧盟对此颇有压力。
而短期内,欧洲手上的主牌主要有两张。
第一张是欧盟委员会有权发起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调查。此剑一出,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真的开征47.6%的关税,用不了半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将“元气大伤”。
第二张就是中国的地方债务,这是中国目前的软肋之一。如果欧盟征收47.6%的高关税,必然导致大量光伏企业破产,而很多地方政府大量补贴光伏产业,如果企业破产钱收不回来,地方债务就会面临困境。所以,欧盟知道中国一定会让步,只是让多让少的问题。“目前来看,此项协议,对欧盟来说,实现了提高价格、压低份额;而中国也赢得了国内光伏产业调整的时间。”王义桅表示。
变通之路
中国的光伏产业总得找个出路。
中国从2009年开始大规模发展光伏产业,短短四年间,中国的光伏产能已经占到世界的80%。自中国大规模生产光伏产品,世界光伏产品价格下降了四分之三。如今承诺不超过700万千瓦的出口量占到欧洲市场的60%,这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下降,更是在短期之内给中国光伏产业的扩张划上了一个巨大的休止符。中国光伏产品产量的70%出口到欧洲,10%出口到美国,20%在国内消化以及出口到其他市场。当需求最大的欧洲限制了需求空间,中国的光伏企业只能另谋出路。
即便欧洲对中国出口不设限,欧洲本身对光伏的需求也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了。波兰华沙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Gunter Heiduk表示,德国以前是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但使用新能源的成本太高了,并且德国的太阳能资源并不充裕,经常遭遇阴天。“过去两个月都没怎么见到太阳,太阳能在德国前景堪忧。风能可能还好一些,但运输成本也很高,”Gunter说,“目前对德国新能源的期待很高,希望2020年新能源能占德国能源使用的20%以上,但新能源的发展只能慢慢向前推动。”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南欧国家大多身陷债务危机的泥潭,难有心思顾及新能源。西班牙是欧洲光伏发电较多的国家,但面对当前超过26%的失业率,西班牙政府对光伏发电的扶持恐怕难以指望。
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10%的美国市场本身能源充足,加上页岩气正在成为其开发重点,其对光伏发电的需求并不旺盛。其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要么用不起光伏电能,比如非洲;要么尚无大量需求,比如中东。转变出口市场一时也难以消化掉多少产能,而投资欧洲光伏企业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中国光伏产业过剩产能的最好出路,恐怕只能是自我消化。
这一点中国政府也已经非常明了。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从需求来看,中国也是光伏发电最有潜力的国家。西藏、青海、甘肃、新疆自古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也有许多大容量的光伏电站,但目前光伏发电并没有大规模应用。究其原因,除了光伏发电的成本高企,还有两个技术难题。一是光伏发电量不稳定难以调度,因而难以并网;二来有大规模光伏电站的西部地区用电量并不大,而想要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城市,目前的电网能力尚不足。
好在这一问题正在得到重视。7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称,到2015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35GW)以上,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1000万千瓦左右。《意见》还首次明确提及“对光伏电站,由电网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或招标确定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与发电企业按月全额结算;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建立由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资金的制度。”据悉,明确的光伏电价补贴额度将于8月正式公布。据国家电网的消息,7月17日,江苏分布式光伏电站纳入电网统一管理。7月18日,国家电网开始实施面向高海拔、大容量移动式光伏并网试验检测及分析评价的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对保障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排名靠前的光伏企业均在努力减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各大公司多将战略重点放在国内。其中,一些企业正在努力往下游走,发展大型地面电站。其中,英利制定了“334”战略,即未来,英利光伏产品的市场分布将是30%地面,30%屋顶,40%分散式、独立式。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为了应对欧盟“双反”,阿特斯正在考虑在海外建厂,并且已经考察了一些地方,将范围圈定在东南亚地区。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020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综合理财能力排名 光大夺冠
下一篇:房地产下半年政策信号区域调控为主
·215份中报本周出炉 逾3亿元大单潜入18只预喜股2013.08.05
·创业板高管7月套现近10亿2013.08.05
·98公司预告三季报 8只“双增长”股闻“机”起舞2013.08.05
·开门红吹拂八月花香 机构相中8只潜力股2013.08.05
·机构评级勾画八月钱景 六行业或成淘宝金矿2013.08.05
·两市成交量突增前十只个股截止8月2日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