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灾害再度来袭 东北地区农药涨价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去年中国爆发10年一遇的粘虫灾害,今年却显示出比去年更严重的苗头。粘虫灾害在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也推高了农药的价格。据悉,目前农药价格上涨了20%~40%。
农业部28日预计,今年三代粘虫将呈重发态势,8月上中旬将进入危害盛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了解,今年二代粘虫发生程度是近10年来较重的,在东北、华北等20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面积是常年的1.8倍。目前,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应对,如辽宁省政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大型防治机械,黑龙江省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补贴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山东省、内蒙古也有经费安排。
目前东北地区农药价格有所上涨。“农药价格上涨了20%~40%。”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表示,目前东北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粘虫灾害,现在主要是做蚜虫防治。从去年看,东北地区粘虫灾害爆发于8月上旬。
早在今年年初,冯利臣就认为粘虫灾害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去年粘虫大规模爆发,虫卵落在土地中,为今年再次爆发留下隐患。粘虫灾害如果严重,会造成颗粒无收。去年吉林省部分地区玉米田粘虫灾害爆发后,粘虫吃光玉米叶,田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玉米秆。
冯利臣称,因为农药需要在秸秆上停留一段时间,才能杀死害虫。而今年东北雨水天气多,6月份以来各地降雨频繁、气温适中,有利于粘虫集中迁飞和发生为害,不利于农药防治。
资深种业人士刘石表示,现在还无法摸清粘虫灾害爆发的规律,一般是每隔几年爆发一次,根据农科院专家评估,普通年景如果不进行防治,玉米会有7%~8%的产量损失,如果灾害大爆发的情况下,会有20%~30%的产量损失。
刘石表示,粘虫灾害需要大规模防治,一家一户没多大效果。不过,在粘虫防治上,中国反而有些倒退,他分析主要是因为防治成本比较高,包括人工农药成本,另外不少农户抱着侥幸心理就根本不去防治。“关键在防,一旦看到虫害爆发再去治理,就肯定会减产了。”刘石说。
据了解,目前在粘虫偏重发生的部分地区,河北滦县距麦田较近处的春玉米被害株率达30%~45%,湖南省中南部近万亩水稻和玉米田危害较重,部分田块被吃成光秆。
去年中国爆发10年一遇的粘虫灾害,今年却显示出比去年更严重的苗头。粘虫灾害在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也推高了农药的价格。据悉,目前农药价格上涨了20%~40%。
农业部28日预计,今年三代粘虫将呈重发态势,8月上中旬将进入危害盛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了解,今年二代粘虫发生程度是近10年来较重的,在东北、华北等20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面积是常年的1.8倍。目前,政府已安排专项资金应对,如辽宁省政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大型防治机械,黑龙江省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补贴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山东省、内蒙古也有经费安排。
目前东北地区农药价格有所上涨。“农药价格上涨了20%~40%。”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表示,目前东北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粘虫灾害,现在主要是做蚜虫防治。从去年看,东北地区粘虫灾害爆发于8月上旬。
早在今年年初,冯利臣就认为粘虫灾害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去年粘虫大规模爆发,虫卵落在土地中,为今年再次爆发留下隐患。粘虫灾害如果严重,会造成颗粒无收。去年吉林省部分地区玉米田粘虫灾害爆发后,粘虫吃光玉米叶,田地里只剩下光秃秃的玉米秆。
冯利臣称,因为农药需要在秸秆上停留一段时间,才能杀死害虫。而今年东北雨水天气多,6月份以来各地降雨频繁、气温适中,有利于粘虫集中迁飞和发生为害,不利于农药防治。
资深种业人士刘石表示,现在还无法摸清粘虫灾害爆发的规律,一般是每隔几年爆发一次,根据农科院专家评估,普通年景如果不进行防治,玉米会有7%~8%的产量损失,如果灾害大爆发的情况下,会有20%~30%的产量损失。
刘石表示,粘虫灾害需要大规模防治,一家一户没多大效果。不过,在粘虫防治上,中国反而有些倒退,他分析主要是因为防治成本比较高,包括人工农药成本,另外不少农户抱着侥幸心理就根本不去防治。“关键在防,一旦看到虫害爆发再去治理,就肯定会减产了。”刘石说。
据了解,目前在粘虫偏重发生的部分地区,河北滦县距麦田较近处的春玉米被害株率达30%~45%,湖南省中南部近万亩水稻和玉米田危害较重,部分田块被吃成光秆。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11917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食药总局重拳整治中药材专业市场
下一篇:6家药企国内商标总量为零
·澳洲航空拟上调国际航线燃油费2013.07.31
·摩根士丹利本周美联储FOMC会议将撼动整个汇市?2013.07.31
·日本6月新屋开工年率连续十个月上扬2013.07.31
·劳斯莱斯将增产 预计今年销量达4000辆2013.07.31
·现代起亚投资东南亚市场 进入两难阶段2013.07.31
·政治局减轻物价上涨对百姓影响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