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重振东汽

发布时间:2013-6-14 16:17: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字体:

  文/刘丽丽 特约撰稿/叶文

  东汽正试图通过重视质量、开拓新市场、规避竞争激烈的三北地区、转战云贵等高原地区并潜心开发新的机型等策略来重振企业

  在编写《2012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时,作为主要起草人的蔡丰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一年度排名前15位的风机制造企业中,第一梯队的装机容量在下降,反而是位列第二梯队的风机企业装机在上涨。其中,东方电气集团旗下东方汽轮机厂(下称“东汽”)下滑速度尤为惊人,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二。于是,一种“东汽正在走向衰落”的论调开始在业界传播开来。

  对此,东方电气集团董秘张林超做了这样的解释:前期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东汽的国产化步伐过快,产生了一些质量问题;整个风电产业链条上各点互相延伸,是市场份额增加的一个主要手段,而东汽在与下游合作及向下游延伸开发风场工作方面,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因此处于被动市场竞争局面;目前投资换资源及融资促销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条件,而东汽在这方面与其他风电企业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风电起步时,业界最看好东汽,甚至对其预期超过了金风、华锐,没想到它却跌落出了前三。”一位在风电行业从业近二十年的业内人士话语间透着惋惜。

  对于东汽销售量的急剧下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把它归结为事故和售后两大因素,“2009、2010年东汽风机接连出现事故,售后服务也跟不上,业主方有很多意见,随即东汽内部也提出了改组,声称要重振东汽,偏偏又赶上当前市场不景气。”

  此外,某塔筒供应商代表提出,东汽的问题多在于内耗,“东汽没有长期主推的机型,最早选了个主推机型,但是它没有安下心来真正解决问题,技术积累和改进方面做得不是太理想,还没完全吃透就又开始去做别的机型了。”

  上述塔筒供应商代表说,东汽要重振,必须具备两点:有强劲的资金注入,或者换一个思路去经营。

  显然,东汽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试行新的策略—重视质量,开拓新市场,规避竞争激烈的三北地区,转战云贵等高原地区,并潜心开发新机型。

  质量陷阱

  东汽风电发迹于2004年,问题的爆发集中在2009年以后。

  2009年还是国内风电行业大干快干的繁荣期,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自动被屏蔽掉。几台风机的故障与每年1000万台的风机产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此类事故却不断增加。

  2009年7月14日,中广核位于内蒙古锡林浩特东45公里的风电场,一台东汽FD-77的1.5兆瓦风电机组发生火灾。事故报告中称,维修过程中,在机舱烧电焊,引发机舱内的油脂起火。

  2010年1月24日,位于通辽的华能宝龙山风电场30号机组,1.5兆瓦的东汽FD-77机组发生飞车引发火灾和倒塌事故。

  2010年2月8日,宁夏天净神州2号风电场161号东汽FD-77机组发生倒塌事故,机组损毁。

  东汽对事故原因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发现,事故是由于部件质量问题或现场服务人员对安全功能进行屏蔽引起的。“客观地说,东汽风电的供应链管理不足,造成了部分机组的质量问题出现。”说起东汽的事故原因,张林超显得坦率而真诚。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东汽风机的同一个机型发生了三次事故,不少业主开始质疑,倒塌、着火事故只是东汽风机的问题之一,最终导致不少业主放弃东汽还有另一个主因——风场控制系统不尽如人意。

  张林超认为,这种说法没有依据,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供应商,在机组的供应链中占据主要位置,必须要有相应技术核心作为支撑。东汽一直以掌握、提供决定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性能的关键性技术、部件作为首要战略,综合东汽本身的技术优势,坚持以风力发电机组的专有叶片、专用控制系统作为东汽的核心技术。东汽投入了资金、技术、人力打造了东汽天津风电叶片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试验风力发电机组专用叶片的能力,这在国内风电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东汽也不是没有思路,打开东汽的网站,风机板块中频频出现“自主研发”的字样,这至少说明东汽是想走出一条自有知识产权道路的。

  据张林超介绍,2004年11月,东汽引进了德国REpower公司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FD70强风型、FD77弱风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成套技术。通过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推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风力发电机组产品。特别是在提高机组的国产化、可靠性、经济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出了广受市场欢迎的FD82\FD89型1.5MW风力发电机组,这两种型号的风力发电机组市场销售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最初引进的FD70\FD77型机组,经过实际运行检验,机组质量性能能够达到引进机组的技术水平。

  一个不得不提的现象是,风电行业的一些“行规”,对包括东汽在内的风机企业而言蕴藏着潜在风险。

  从2008年开始的风电特许权招标,要求投标人列出易损件清单,即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没有列出的则不是易损件,就要保修20年。

  究竟哪些是易损件?风机企业立即意识到,不能把发动机、叶片、齿轮箱、轴承这些核心零部件当成易损件,那除此之外实际上就没有易损件了,反过来要是把这些大部件当易损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投标无望。恰恰这些大件的批量损坏对风机企业的生存将是致命威胁。

  一位国内排名前十的风机企业总工程师就提出,一旦后期零部件批次性失效,包括东汽在内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办法承担这种风险。

  也就是说,高昂的维修成本将成为东汽甚至是所有风机企业的软肋,这导致了企业不堪重负,形成了现在积压库存、卖还不如不卖的怪异行情。

  上下游的怪圈

  身处这样一个正面临大洗牌的行业,整条产业链的怪圈是无法规避的。

  卖还是不卖?是否向配套商提货?这些一度成为令东汽纠结的难题。在整个产业都陷入困境的当下,卖风机也无法收回账款,提了配套商的货依旧是积压,只是把配套商的积压转移给风机总装企业而已。无奈,只能僵持。

  东汽风电事业部总经理安辉公开对媒体宣称,东汽部分订单因风电项目延期而不得不延期交货,发现行业发展受阻后,东汽随即采取了谨慎的生产、采购策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安排生产计划,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与下游配件商签署《供货协议》,并视市场情况明确告知配件商生产量、交货时间等。

  有媒体报道称,东方电气现在的风电库存有500余套,另外,还有数百套风机零部件存于配套商处,没有按时提货,一旦配套商要求东方电气提货,其库存将陡增。

  “库存现在是比较恐怖的问题。”某供应商代表介绍,每家的产品都是按要求定做的,各个机型不能通用,所以,即使某一订单没提货也不能转卖给其他买家。“没办法,只有一个字:等。”

  而整机商也同样面临欠款难题,只是他们的对象是项目业主方。采访中,业主方也在抱怨,声称国家的补贴等一直无法真正到位。一环扣一环,最终,整机商、供应商都成了生活在夹层中的群体。

  上述供应商代表称,不提货只是其一,现在的结算方式更令人沮丧。“合同都是大同小异的,付个预付款就拉走一堆设备,剩下的资金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支付了。但是我们又不敢欠上游企业的钱,我们的上游是中石油和各大钢厂,都是财大气粗的国有企业。所以,生活在夹层中的企业需要勇气。”

  下游业主方对整机企业也留了一手,上述风机企业总工程师介绍,“在风机付款上有个说法叫3331,预付款30%,进度款30%,发货后付30%,最后的10%留到两年保质期后再给。一旦在后续经营中风机出现问题又无法很好地解决,可以用这样两种方案,要么客户会把10%的未付货款扣掉;要么延长保质期,两年改五年。”

  某风场负责人提出,有些维修服务人员,在一些技术上吃得不透,一般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往往改了参数后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就忽视了,造成新的问题,所以风场不让其随意变更一些东西,要求他们说出来是依据什么来更改这些参数的。

  其实,围着风电这条产业链跳动着的任何一个利益群体都免不了陷入这个怪圈,东汽只是其中之一,而东汽的困惑又恰恰在这个时间节点被扩大了。

  重振有多难?

  东汽试图跳出风电行业的怪圈。

  最近,东汽推出了两款新机型:一是FD93高原机型,二是2.5兆瓦永磁风电机组。从这两款机型的特征不难看出,东汽在转变策略。FD93高原机型是为云贵等高原地区量身打造的,而2.5兆瓦永磁风电机组更适合于海上。

  东汽一再重申,今后不再追求数量、规模和排名,转而狠抓质量和研发,并计划在“十二五”末风电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5%,届时将拥有1.5MW~5.5MW的多种机型。

  张林超也介绍,东汽的重振计划,一是要改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适应风电产业特征;二是提升研发能力,提高风机技术性、经济性,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

  但是,重振会不会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张林超也坦言,影响的消除及信心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彩咨询公司总裁白万纲把风机制造企业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以金风、华锐为代表的民企,一类是以东汽为代表的国企。

  “无论是金风还是华锐,民营企业做风机,风机消化不了的时候,就跑去做下游,投资风场,自己消纳多余的风机。但东汽是个纯粹的制造商,制造和产业经营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产能对外消化不了,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后,就只能减产了。”白万纲说。

  白万纲认为,东汽风电板块的扩张与一般国有制造企业的路数类似,即对既有的存量信息、产品信息和产能分布,每个人都会去追求更好的表现,但是对增量的探索却没有那么积极。

  “当时他们觉得钢铁采购本身的采购量大、价格低,工程师、焊工、生产场地有很多,可以直接挪过来用。东汽属于剩余资源、富裕资源利用型的产业延伸,而金风等企业是看中产业前景后的产业型赌博,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东汽重振市场到底有多难?仁达方略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吉鹏说,东汽可以把销售的重心向高原、低风速地区发展。当前,一二类风区都被瓜分殆尽,再加之三北地区频频限电、弃风,故而对这类风机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对整机商而言竞争激烈到只能依靠压价来获取市场,得不偿失。一种看似最为实际的布局就是向资源条件不是很好的高原和海上发展,即“上山下海”。

  施鹏飞提醒说,南方风电开发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比北方更优惠的0.61元/度补贴电价;再加上低风速机型的研发、风电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风场“变废为宝”。

  机型选择上,早期进入南方风电市场的机型与内陆并无二致。但高原、低风速风机要求解决空气稀薄、风速慢的问题,于是出现了更长叶片、更大扫风面积以应付发电出力不足的新机型。东汽就研发制造了用于高原的FD93机型。

  据了解,新兴的云贵地区风电开发中,东汽属于进入最早的三家企业之一,拿到的项目也多,比新进入的南车、明阳、三一等企业有较大的优势。或许,这片新兴市场会成为东汽重振的转折点。

  在如此冷淡的行情下,东汽的一举一动都会备受关注,或许,东汽将敦促中国风电进行一场大变革。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10336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