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CD之死

发布时间:2013-6-14 16:50: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字体:
文/ 《财经国家周刊》驻巴黎记者 李明 驻伦敦记者 张越男

    数字音乐进入人类视野不到20年,却已给音乐行业带来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在过去数年间,CD(Compact Disk,即小型镭射盘)销量持续下滑,似乎预示着这一声频储存媒介走向没落,甚至终结。
  19世纪末,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巴罗(Francis Barraud)在哥哥马克?巴罗(Mark Barraud)去世后带走了他的狗尼珀(Nipper)、一台留声机和一些录音。
  在播放哥哥生前录音时,巴罗发现尼珀一直盯着留声机,目不转睛。他把这一幕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取名“His Master's Voice”。1899年,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买下了这幅画作,用它作为公司形象广告。1908年以后,这家留声机公司出版的唱片正式使用His Master's Voice的三个大写字母HMV作为商标。
  1921年,首家HMV门店在英国伦敦开张,销售留声机唱片。从那时起,挂着“HMV”这三个字母招牌的唱片店便陆续在全球开张。到1996年HMV已拥有300多家唱片店,成为了全球最有名的连锁唱片零售商。
  进入21世纪后,尽管HMV成功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其业绩急转直下,开始关闭部分门店,2003年被迫关闭德国所有门店,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分公司整体出售,新加坡、中国香港门店不断易址缩小……甚至在2013年1月15日,HMV最终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好在美国投资集团Hilco接手注资,HMV暂时摆脱了破产风险。
  如果HMV销声匿迹,最难过的要数音乐迷和小众音乐人。长期以来,HMV是小众音乐人推出作品、音乐迷淘碟的地方。一名资深DJ说,几乎在英国每一条商业街上,都有一家HMV,它已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法国维珍唱片(Virgin Megastore)公司也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维珍唱片多数员工已经认命,他们清楚地知道音像制品零售行业趋于衰退,几乎没有人相信维珍唱片会东山再起。
  唱片零售商陆续倒下,既有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也有自身把握不住行业发展方向、战略制定失误等内在因素。
  欧洲由于爆发债务危机,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市场剧烈变化,零售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2012年12月,英国零售业同比仅增长0.3%,几乎是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近两年来,多家连锁零售商陆续倒闭,包括摄影器材商、家用电器商、贺卡专卖店等。
  娱乐产品市场整体在收缩。2012年,英国音乐、视频、游戏等娱乐产品总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2%,其中音乐产品下降5.5%,视频下降10%,游戏下降17.4%。
  近十年来,因特网的普及为数字音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上网下载数字音乐。英国娱乐产品零售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各类数字娱乐产品销售突破了10亿英镑,创历史新高。2012年,英国音乐产业来自下载和网上订阅的收入首次超过唱片的销售收入。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深入社区的连锁超市也开始销售光盘,给人们提供了更便宜、更便捷的购买渠道。维珍唱片这样的实体唱片零售商应对不力。
  法国零售行业专家热雷米?赫斯科维奇(Jeremie Herscovic)指出,随着时代变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无论是HMV,还是维珍唱片都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正确调整。以电子商务为例,零售商应该根据电子商务和自身特点来调整业务。HMV曾试图自救,将零售产品线从唱片拓展至书籍、电子游戏、DVD,甚至是服装,看似是在为改善经营做努力,但其实是方向性的错误。
  1982年8月17日,荷兰飞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位于德国汉诺威(Hanovre)的工厂生产出第一张CD,开启了数字音乐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黑胶唱片和磁带开始淡出人们视野。CD伴随着CD-Rom和DVD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曾参与CD研发工作的工程师皮特?克雷默(Piet Kramer)说:“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根本不敢想像哪一天能够发明这样一个数字载体,能够记录大量数据。”20世纪80年代,CD销量一直上升,从1982年至2007年,全球CD销量约2000亿张,年均80亿张。但CD销量到1991年达到顶点,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法国唱片工业工会(SNEP)2013年1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法国音乐唱片市场已连续十年萎缩。
  唱片销量下降,唱片公司日子越来越难过。昔日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EMI与BMG已不复存在,剩下的索尼、环球、华纳则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传统的音乐产业以唱片发行和销售为盈利核心。在上游唱片公司的产业模式和价值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下游CD销售终端的路只能越走越窄。
  随着数字音乐压缩格式MP3及其播放器的出现和网络下载的普级,不少人开始宣判CD的死刑。与此同时,数字音乐销售比重不断上升。2012年,美国数字音乐专辑销量达1.18亿张,增加14%,而实体音乐专辑销量则下降了12.8%。法国唱片工业工会(SNEP)的数据显示,数字音乐目前已占音乐制作行业销售的四分之一,成为音乐工业的主要增长点。
  数字下载的迅速发展也使音乐行业面临新的问题——非法下载。英国音乐行业数据提供商MUSICMETRIC的统计,目前英国非法下载的音乐数量是付费下载的两倍,2012年上半年,约有3300万张专辑、1000万单曲通过BT被非法下载,而这期间的数字专辑销售量才在1480万左右。这些非法下载量相当于给音乐行业带来年度5亿英镑的损失。
  对于这一问题,英国唱片业已经发起了反击。例如,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SP)阻止用户非法共享音乐文件。英国唱片业协会(BPI)不断向非法下载网站发出要求撤销非法内容的通知,平均每天会请求谷歌取消4万个非法下载音乐的网站链接。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对非法下载的制裁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必须设计出更多、更便捷好用的合法下载网址。
  2011年,中国唱片界“大佬”、太合麦田集团首席执行官宋柯曾断言“唱片会死,CD和磁带会死”,它们将来将进入收藏界。
  判断CD是否会死,需要从音乐存储介质的技术发展说起。黑胶唱片1946年诞生,两年后实现商业化。磁带(又叫盒式录音带)1963年研制成功。黑胶唱片和磁带都是模拟音频信号存储介质,由于自身材质问题,时间长了之后音质会下降。而CD本身是数字化的产物,数据存储量远比黑胶唱片和磁带高,因此CD一问世,就宣告了黑胶唱片和磁带的死亡。
  由于互联网和数字音乐压缩格式的发展,导致CD生存也出现问题。无论是互联网还是MP3音频文件存储格式,本身也是数字化的产物,与CD属于同质。由于受到互联网技术条件和带宽限制,MP3等音频文化存储格式采取了音频文件压缩的方式进行下载和传播。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是数字化的发展,所以当互联网技术和带宽可以支持大数据快速传输的时候,无损压缩的音乐格式就将取代MP3等有损压缩格式。换句话说,如果一张CD或一张DVD存储的数据量可以在互联网上快速无损地传输时,CD和DVD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将被新的存储和传播介质所取代。
  正如香港汉森国际娱乐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吕志明所说,“音乐不会死,而承载音乐的传统载体,已经经不起时代的年轮和发展考验。”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10336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